明哲保身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小时候学这些成语时候,语文老师是作为贬义词来教给我们的。现在这些成语成了我们传授给自己孩子的保命符来用的。世事变迁,不得已啊!
趋吉避凶,明哲保身。学国学有什么用?这是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。其实,学国学不仅能让我们提升自我修养,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我们的生命。经常听到一句话叫“明哲保身”,这不是贬义词,它是指在*黑暗、社会动荡的时候,能够保全自己。这句话出自《诗经》,是一位大贤人说的。在天下太平、*清明的时候,大贤人
明哲保身褒义词还是贬义词
最近在读《曾仕强经典语录》,发现之前对“明哲保身”这个词有点误解,一直以来都以为这个词是贬义词,就是自私自利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,而不顾别人死活,或者有点苟且偷生、缩头乌龟的意思,读了曾老的书再去查了字典,才恍然大悟“明哲保身”也有褒义的一面,即:聪明有智慧的人善
这几天和很多人有链接,聊天儿中让我感受到这两个词:置身事外,明哲保身。要在以前,看到这两个词,会把它定义为是贬义词,或者至少是一种消极词语,但我现在却不那么认为了。置身事外,把自己的思维放在事情之外,才可以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质,这是一种旁观者的角度,而如果思维总在事情之内,那么就是一种当事者的角度
明哲保身:成语出处肃肃王命,仲山甫将之。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(西周183大雅
独善其身是褒义还是贬义
《四书五经》之《中庸》读后感接着读《四书五经》,又遇到《中庸》里几件件有意思的事情。其一:成语明哲保身的来源,可是读了这个语境,发现明哲保身虽然意识没有太大差异,可是褒贬立刻分明。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明哲保身的人是爱惜自己羽毛,相对自私的贬义词。那咱们来读读下面《大学》的片段,感受不一样的上古的
宁武子:愚不可及“愚不可及”本是堂堂正正的褒义词,如今却被当成贬义词来用。宁武子是卫国大夫,卫文公执政时,政通人和,卫国国力强大,他默默无闻;等到卫成公上台后,政令昏昧,内*困,宁武子不避险阻,不离不弃。他不仅救卫成公于危难之中,而且帮助卫国复国成功。有忠,有智,更有勇。孔子因此称赞宁
“愚不可及”原来是褒义词成语“愚不可及”我一直认为是贬义词,:形容一个人愚蠢到无人可比的地步。但查阅“百度”后才明白,原来是夸奖人,没有贬义的意思。春秋时期的卫国,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夫,叫宁俞(生卒年不详,今河南修武人)。当时卫国动荡混乱,由卫文公到卫成公,这两个朝代完全不同,但宁俞却安然无恙做
一个好人的标准:穷不失义达不离道。什么叫好人两个标准: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但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,我们总是把前半句独善其身,好像当成了一个贬义词。好像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呢?我什么都不管了我就管好我自己。明哲保身,明哲保身。然后很多时候表表表现为一种好像比较自私的状态。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对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就算穷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的。一个好人两个标准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但是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,我们总是把前半句独善其身当成了一个贬义词。好像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?我什么都不管了,我就管好我自己。明哲保身。对,明哲保身。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好像比较自私的一种状态。其实